足底筋膜炎讓人寸步難行 增生療法有解?

「寸步難行」可以說是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最佳寫照。近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許多熱衷於運動的民眾也由室內健身房轉往戶外運動,像是登山、慢跑…等,然而部分民眾有可能為因為疏於休息導致腳部使用過度,早上一踏下床,就感受到劇烈的疼痛甚至無法「腳踏實地」,或是休息後行走、站立一段時間,疼痛漸漸減輕,但稍久再次站立、久站或行走,疼痛又會再漸漸加劇,千萬別小看這些疼痛的症狀,這些都可能是足底筋膜炎的徵兆。

足底筋膜炎為骨科、復健科門診中常見疾病,尚正診所黃芝葦醫師指出,主要是長期或是反覆性的腳部小損傷造成,特別好發於體重過重、久站、行走時間長等過度使用腳部的族群,從腳後跟到腳掌前端都有可能感受到明顯疼痛,但最常見仍是以腳後跟為主。除了觸診時能感受到腳後跟的痛點,也能透過軟組織超音波及X光、判斷足底筋膜的厚度是否明顯增加或是跟骨處有骨刺鈣化的現象來輔助確認是否為足底筋膜炎。

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口服消炎止痛藥、促進血液循環的熱療、電刺激、雷射或是增生療法,也有不少患者為了立即改善症狀而選擇注射類固醇消炎、止痛,但是黃芝葦醫師提醒表示,類固醇僅有消炎作用,對於組織修復幫助並不大,若民眾想要加速組織的修復,可以選擇使用增生療法於患部注射自體生長因子幫助復原。


PLT、PRP等增生療法,廣泛應用在足底筋膜炎患者。(圖/黃芝葦醫師)

黃芝葦醫師表示,目前增生療法以PLT、PRP為主,其血小板含有修復因子能促進修復。由於足底筋膜炎可能需要多次治療,一般療程約施打三至五次,平均一個月施打一次,嚴重者甚至可以增加施打頻率,改為二至三週施打一次,對於需要長期保養的患者來說,雖PRP可以於門診當日採血施打,但是對於多次治療的患者來說每施打一次就必須抽一次血,相較之下PLT更具便利性,其保存期限可長達三年,患者只需一次性抽血便能用於多次治療,且PLT為純化濃縮後的血小板,亦有生長因子檢測報告,因此能讓注射的體積較小但是生長因子濃度更高,減輕注射治療的不適並更容易達到治療效果。

黃芝葦醫師也提醒,足底筋膜炎的患者中、高齡皆有,除了中年以後軟組織逐漸失去彈性而容易導致,也是許多需要長期站立、行走行業常見的毛病,除了需要積極配合治療之外,在激烈運動之前先做足暖身、針對不同活動選擇合適的鞋子並適當的休息也能減少足底筋膜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