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曾經歷過SARS,中東也經歷過MERS,現在則是全世界共同面對COVID-19新冠肺炎。

但無論是面對什麼疫病,醫界一直以來不變的概念是,預防勝於治療,治療過後才能找到治癒的模式。
當然,對新冠肺炎最好的預防是施打疫苗。但這一前提是我們要對病毒有相當的認識。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是,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它可以在身體裡面潛藏很久,也會突然爆發出來。病患感染後,即便是治癒,對身體的影響仍可能持續長達半年之久。

甚至有可能重複發病。義大利已有案例顯示,有病人在治癒並經過兩次PCR檢測陰性後,又遭二度感染,而且病情更為嚴重,短短幾個禮拜內爆發重症,並且死亡。

確診病患即便是完全治癒,但在之後的5年、10年,會不會對患者的生活品質持續造成影響,這是我們目前還不能回答的問題。

印尼研究:再生醫療救活重症患者

國內外現行的感染後治療方式,可以分成輕症、重症,和危重症等三個階段,最主要的差別,除了藥物的使用種類不同外,就是輕症時期還沒有使用到呼吸治療。

其實,這個階段正是再生醫療介入的好時機。因為此時病人的自體機能可能還維持在相對不錯的程度,提早給予治療,能降低重症的機率。再生醫學的優點是,相對於傳統化學藥物, 對於身體機能傷害、副作用較低,透過促進組織修復再生,以達到治療甚至自癒的目的。

即使在重症階段,我們也可以看到國際上已經出現三篇非常有佐證力的臨床試驗,指出運用再生醫學一種低風險的高濃度血小板療法,來對抗新冠肺炎。它的優點是低風險,不會有基因突變、細胞變種的疑慮,同時也取得容易、速度快。

例如,一項在印尼的研究顯示,有15名的重症患者在接受霧化高濃度自體血小板治療後,肝臟生成的血漿蛋白(CRP)恢復上升,血氧飽和度進而提升,最後救活了其中13名患者。

而且這一治療方式非常簡單,只要將血小板霧化後讓病患經由鼻腔吸入,讓肺部吸收就可以快速達到療效,不用手術,也不用注射,且未發現副作用。

從急救科醫師的角度來看,以低風險即時產生療效的手段,就是一個好的治療方式。

與病共存新生活:ADAPT

最後,我認為未來人類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可以用一個英文字來概括「ADAPT」(適應)。

A是Already,包含預防醫學、接種疫苗。

D是Discovery,我們還要繼續去發現與探索病毒的變種、疫苗的保護期可以有多長、再度感染的風險,以及感染後的治療。

A是Acknowledge,認知與了解感染的途徑、病毒的存在。

P是Prepare,為未來的治療需求先做準備,了解染疫後的治療方向。

T就是Trust,更長遠的未來,我們可以相信再生醫學將帶來突破,降低人們對藥物的負擔,甚至可以透過自體修復的方式來治癒疫病。

(責任編輯:呂冠璇)

原文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245?utm_campaign=media_others-affiliate-cwef-summer-2021&utm_medium=affiliate&utm_source=media_others&_ga=2.121355720.1799342180.1626237827-897566426.1625474225